Wednesday, December 31, 2014

再见,2014, 你好,2015

        从昨晚开始,朋友圈里就满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新年的展望。一年将尽,每年的最后一天,人总难免摊开手掌细细打量,想从密如蛛网的掌纹里看出命运的路数,想看出自己此时此刻身在哪里,命运又会把自己带向何处?

        过去的365天,走过很多地方,看过一些书,认识了若干新朋友。找工作的那段时间,焦灼烦躁,好像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前途不可知。等一年将近的时候回头再看,又觉得一切不过尔尔。此刻,预感前方可能会有更多的激流险滩。彩灯点点,乐韵飘飘,无论欢喜悲愁,此身尚在。

        美好的新年前夜,孩童渴望着礼物,情侣渴望着欢聚,红酒渴望着酒杯,烟火渴望着夜空。朋友问我新年可有什么计划,打算如何庆祝。对于我,12月的最后一天,如同刚刚过去的平安夜,并未有什么不同。上次听节目,新年计划60%的人坚持不到新年的第一周,而90%的人会半途而废。有个段子说My goal in 2015 is to accomplish the goals of 2014 which I should have done in 2013 because I made a promise in 2012 and planned in 2011。现实生活可能并没有如此夸张,但大意也确实如此。

        每年我的计划其实大体相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得多了有时会有错觉,放佛可以跳过生活,直接从书本寻找答案。书本告诉我们爱情的模样,生活的模样,让你对前方有某种具体的期许。这便犯了文艺青年的毛病,眼高于顶而不切实际。我们就是那赤铜,需要为生活的熔炉熔炼,为历练的铁砧锤炼,最后交由时间的流水打磨,才有本来的颜色。

        今年除了那些旧瓶老酒,倒是有了些新的内容,对家的期待。来美这几年,身为一个过客,不曾设想在这里安家。幻想自己可以如游侠,信马由缰穿行在世间。碰到一个人,两年的光阴,渐渐变成彼此生命的一部分。虽然其间有过摩擦和不快,但想到对方嘴角扬起的笑容却真实存在。到了我这个年纪,又只身一人在海外,家人和朋友难免会催婚,偶尔会发发牢骚,实在是对婚姻欠缺考量。周国平说“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家如此美好,琐碎平淡的婚姻生活却更是常态。希望我们的爱多一些,勇气足一点,可以成为彼此的舵手,承载家这艘小船。


再见,2014, 你好,2015.


Saturday, December 6, 2014

等待爱情——Ladies in Lavender

        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这算是一种情怀,与年龄无关。

        在一个偏远僻静的英格兰海边小镇有一对年迈的姐妹,她们相依为伴,生活简单而宁静。一天她们在海边发现了一个生命垂危的少年,少年被带回家悉心照顾。他来自波兰,有着日耳曼式干净的笑容,健壮的身材,天真的双眸,说着带口音的德语。他的年轻幽默与活力让姐妹俩很快喜欢上了他,姐妹俩教他英文,拿出积蓄为他置办新衣,给他忙前忙后。少年在姐妹俩的照顾下渐渐恢复,她们救了这位少年,殊不知这位少年却偷走了她们的心。姐姐不动声色,可是妹妹却不期然开始了自己的初恋。她会在夜里起身,只为了抚摸少年的头发;她会为教他英语,把家里到处钉上英文单词;午夜梦回,她看见年轻的自己与少年相拥……

        偶然得知少年喜欢小提琴,姐妹俩邀请村里的一位小提琴手来家里演奏,少年不经意的精彩演奏,招来了一位独居画家的喝彩。很明显,相似的年纪,相同的背景,同一种语言,让两位年轻人很快熟悉。画家的哥哥是位著名的钢琴家,某一天,他们不告而别,乘坐火车去了伦敦。而这一天,姐妹俩准备了烧鸡作为晚宴,等待少年回来。妹妹失声痛哭,而姐姐只能用肩膀给妹妹安慰。

        没了少年,家里恢复了平静和冷清,妹妹每天失魂落魄,回忆跟少年相处的点滴。某一天,收到少年从伦敦寄来的信件,说他会表演小提琴。姐妹俩盛装去看少年的演出,看着舞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年轻人,过往的片段不停地闪回。表演精彩绝伦,结束后,姐妹俩在后台找到少年,可话还没说几句,少年就被别人拉走,周旋在演奏家之间。妹妹拉着姐姐离开音乐厅,两人相依却坚强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芳华正茂的青年会爱上垂垂老矣的妇人,哪怕她的爱是纯真而炽烈呢?



生活不易



        来美的这几年,我认识了一些基督徒。如果仅凭第一印象和浅显的交谈,很多时候我会错以为对方过得衣食无忧,家庭幸福。可如果有机会深入了解,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也曾经历过这些,原来生活对谁都不易。

        刚开始跟基督徒交往的那几年,自己被学业烦身,基督朋友身上祥和平静的气场吸引我向他们倾吐自己的不满和埋怨。他们给我安慰和鼓励,我却很少关心那位听者他有何不幸或遭遇。成为基督徒之后,我加入了家附近的教会,认识了很多教会里的朋友。周日的Sunday school让我有机会聆听很多教友的故事,发现很多人遭受和经历的远超出我的想象,比如房子被烧,辛苦积攒二十多年的工作成果付之一炬;或者亲友药物成瘾,经济情感上难以承受;又或者心率失衡,差点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最近认识一位来自台湾的教友,年纪比我妈妈稍大,但保养得体。因为说着同一种语言,在西方教会格外合得来。我们渐渐熟识,才知道她早年离异,唯一的儿子患有忧郁症,长期接受治疗,但收效不佳。每每聊及她儿子,说者沉重,听者揪心。她说教会里很多人的亲友或熟人都患有忧郁症,可是关于这方面的治疗和康复还远远不足,而我们能做的又相当有限,怎么办呢?只能倚靠上帝给我们唯一的慰藉和希望。

        刚参加教会那会还认识了一位老奶奶,四五十年前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在高校教书直至退休,退休后在教会做志愿者工作。也是因为她的介绍,我参加了AWANA的志愿者活动,成了3-4岁的小朋友们的老师。看着她的和蔼可亲,我以为她的人生一定风平浪顺。殊不知原来当年她的第一段婚姻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婚后也是因为不合一年就离婚了,好在后来遇到了她的先生。

        离婚、失业、身体抱恙、情绪低落、财产受损……在社会上听到的那些苦痛与承受,这里一个不缺。可问起他们,你们觉得生活不公么?他们还是异口同声地否定;聊起希望和信仰,他们还是那么坚定。曾经我把信仰当做免死金牌或护身符,以为有了它,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平安喜乐,其实完全是中国人的“实用主义”使然。看得越多,越觉得羞愧和汗颜。什么是生活的勇者?知道这个世界不够好,可还能拥抱希望和欢笑。

        自勉。


Wednesday, December 3, 2014

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言语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

        最近一部韩剧《匹诺曹》很是火爆,故事的开始便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报道。一队消防员临时接到报警赶到火灾发生现场,一位受害者以为两位同伴受困火场。虽然火势有些失控,但人命关天,消防队长还是组织队友进去救人。遗憾的是楼房突然爆炸垮塌,九位消防队员因此丧身火海,而那位队长却凭空消失。所有的舆论矛头都指向了那位消失的队长,记者们每天在队长家门口围追堵截,恶意猜测是不是因为队长的错误指令才导致这次事故。队长家人们每天都承受这种舆论拷问的煎熬。终于不堪重负,哥哥离家出走,妈妈带着弟弟跳海自杀,家破人亡。

        仅凭想当然就猜测事故原因,又因此而进行新闻报道大肆宣传。民众不需要真实,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替罪羊,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而不负责任的媒体也推波助澜,成了这次悲剧的元凶。万幸的是,那位跳海的弟弟被渔夫救起,却把复仇的使命深藏心底。故事仍在继续,又会牵扯出怎样更多的不幸呢?

        公司今天发生的另一件事也于此有些关系。一个多月前,New York Time的记者电话采访了老板,采访进行的不是很理想。今天文章在网上发布,阅读之后才知道情况如此糟糕。记者没有经过调查考证,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文章充满了个人臆断。而读者也因为这篇文章,留下了很不公允的评论。我猜想老板当时的回答可能不够严谨,但这样有偏见和不负责任的报道居然能通过审核在网上发布也很让人吃惊。虽然我工作不久,但作为公司的一份子看到公司被如此误解还是心有忿怒。不过正如他所说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ad publicity,如果公司能够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借着以正视听的目的推广公司知名度,也算是一举两得。

Tuesday, November 25, 2014

晚秋的况味

        波特兰的秋景迷人,九月霜降时节,叶子只些许泛黄,间杂在葱茏间并不醒目。非要等到十月底,极目之处层林尽染,方显得秋之浓烈。六十多年前,林语堂曾写过一篇《秋天的况味》,老先生边抽烟边想到秋天,他喜欢的是“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的初秋。不过我这几张却是月初带妈妈去赏晚秋的照片,套用一下老先生的题目应不以为意吧。

    日本花园一年四季皆是景,尤以秋季最为旖旎。每到这个季节,摄影爱好者们都会扛着长枪短炮在园中拍摄,附近的居民也是携一家老小来园里观光,好不热闹。


    花园的布置极为古拙、典雅,处处透着禅意的美学。
         

    前几天因为东岸的风暴,这里气温骤降。老妈赶在降温前回国,实在算是幸运。晚上听寒风呼啸不绝,一早上起来,路面全冻上厚厚的一层。虽说“露光枝上宿,露珠映翠碧”,好看是好看,但路面太滑还是让人步履维艰。不论怎么说,秋已逝,冬天就这么来了。


PS:这篇博文算是命途多舛,好长时间没发博客突然有了兴致,可是写了一大半草稿居然没法保存,全丢了!长了教训,从word中复制粘贴,从家试到公司,连着好几天都是“服务器繁忙”,微博也没法保存。博客客服需要互相关注才可以发短消息,给客服发邮件也没有回音。舍不得这里攒了几年的心血,更舍不得这里的朋友,就要说再见了么?所幸独舞姐姐介绍了一位靠谱的客服,通过QQ的远程操作更改了我的网络设置,才得以让这篇文字跟大家见面。感谢之余还是觉得搜狐之路漫漫,革命尚未成功,客服们仍需努力啊。

Friday, October 17, 2014

清秋长歌

仲秋时节,秋阴重,晨暮有秋烟,正是读书好时节。工作后,没别的消遣娱乐,也没认识几个新朋友,一到晚上就抱着书,居然读了不少。杨绛的《洗澡》与《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需要耐着性子,殳俏的《吃,吃的笑》写得一般,张怡微《都是遗风在醉人》前半部获奖作品明显比后半部好太多,张大春《认得几个字》让我想有这样教识字的父亲,廖一梅《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完全就是语录体,王安忆《今夜星光灿烂》读来唇齿留香,舒国治《流浪集》飘洒随性,桑格格的《小时候》让人忍俊不禁,还有《赎罪》,《江城》,《特别的猫》,《别闹了,费曼先生》,《性别战争》,《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刺猬的优雅》,《邮差总按两遍铃》和《风之影》……

        这其中,最喜欢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像当初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种透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边塞生活很容易吸引我。李娟在疆北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成年后离家打拼,开过店,打过工,做过衣服,补过鞋,生活简朴到单调。每年过年,她要忍受沙丁鱼似的长途交通,从阿勒泰城回牧区。虽然旅途艰苦漫长,可她总想着给家人带回点什么,她带回家过两只袖珍兔子,结果长得像个球,还有几只毛毛熊,结果是掉了尾巴的耗子。

        那两只肥兔子后来死了,她妈对她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了,你能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她外婆对她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回来了,死了可怜得很……你回来了就好了,我很想你。”

        妈妈不懂英文,这次为了见我硬着头皮过海关,转机场,风尘仆仆总算到达目的地。行李箱不小心摔坏,一打开,大包小包全是我的物品。我教她用酵母发面,学会后她每天做,把冰箱塞满。她在这人生地不熟,只能上网打发时间,可每天还是喜洋洋地照顾我起居。晚上,我用手机她用电脑,不用说话,亮起的那一盏灯就有家的感觉。妈妈偶尔会抱怨,你要是回来多好,如果在国内,我多方便照顾你;不然等我老了见你一面多不容易,我飞不动。我只好说,等你老了,我飞来看你,到时候我也带上两只肥兔子或掉了尾巴的耗子。

        “父母在,不远游”,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我还是义无反顾当了个异乡儿。故乡渐渐远去,家的概念却更加清晰。想到艾小柯《流浪者的乡愁》,同是海外游子,她说那首《橄榄树》是她的心声, 何尝又不是我的。

        “我想,一个人远离故土去远方流浪,那份对生命的好奇在根茎的起点上,也该是让人疼痛的喜悦。我们奋力想看清楚这世界里更多的风景,解开更多的谜题,我们想通过景色的不断变换来对抗孤独,我们渴望在远方接近爱情,驯服命运,然而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落败。可一个又一个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人,还是不断地去尝试,去流浪,用脚步去一次次验证生命的价值。 原来这就是橄榄树的疼痛感啊,与喜悦并行的生长的疼痛。”


Sunday, September 28, 2014

只为遇见——关于夏威夷的缤纷记忆

有些地方,一旦相遇,就会刻骨铭心。——题记

   上周的一次奇思妙想,我和妈妈就坐上了驶往夏威夷的飞机。快着陆的时候窗外映着一片翡翠绿、宝石蓝,不规则的岛屿慢慢充满整个舷窗。这个口耳相传的度假胜地,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一下飞机,满目的葱茏。各式的林木、艳丽的花卉让人目不暇接,周遭的生命力一下消除了我们长途旅行的疲惫。已是秋分,这里却毫无秋之萧瑟,阳光直剌剌晒在身上,或透过叶隙洒下来,好个阳光夏威夷。
    常用来代表夏威夷的鸡蛋花,纪念品商店都是以它为主题的饰品,可以搭配在鬓角发梢间。已婚或有男朋友的女孩戴在左边,如果戴在右边,则表示期待下一份爱情的到来。

    著名的Waikiki海滩上高楼林立,这里汇聚了众多奢侈品专卖店和星级酒店,我们也选择这里投宿。虽然没住上无敌海景房,但走不了几步即可抵达海边。沙滩上当然少不了沐着日光浴的俊男美女,戏水的孩童,以及打着沙滩排球或烧烤的青年们。

    
    珍珠港应该是夏威夷的最热门景点。日军偷袭珍珠港让这个太平洋海军基地一举成名,因为这里发生的故事改写了“二战”的进程。参观前要观看一部近半小时的短片,再坐船到亚利桑那号原址上修建的纪念馆。导游说有些美国人会仇视日本人,他说不应该把仇恨转移到下一代身上。更值得推敲的是,他提到因为夏威夷的战略地位,当时英国、日本、美国等大国都想将它据为己有,而美国又是如何用枪支抵着夏威夷国王让他签字,武力夺取夏威夷的。作为一位土著,他似乎对自己成为美国人没有多少感恩或荣耀之情,估计是税太高而彩票在这又不合法吧。



这艘著名的军舰“密苏里号”也停泊在此,正是当年日军签署投降书的地方。

    夏威夷州由十九个主要的岛屿及珊瑚礁所组成,其中有七个岛有人居住,而我们这次只在Oahu岛(欧胡岛)停留。岛的北滩是冲浪爱好者的天堂,一个个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的姑娘小伙自如地在数米高的海浪间穿行,姿势潇洒漂亮。这项刺激性的运动其实是夏威夷土著发明,因为夏威夷群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块地方能够接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海浪,其中尤以北滩接收到来自北极地区的风浪最为强劲。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每天都会有海浪报告,不过海浪的高度是从正面开始量,据说这样会显得风高浪大,更有挑战性。附近有个Turtle Beach,海滩上会有海龟出没。旅行大巴司机很好心地想让我们下车看看,可惜后面尾随了一辆警车,只好径直开走。
    
    来到夏威夷,一定要感受一下这里的传统歌舞Luau。对于夏威夷人来讲,这是一种各种场合都适宜的庆祝方式,比如生日、丰收、战斗胜利、毕业等等。这些传统的庆祝仪式有音乐、舞蹈和美食。除了庆祝仪式,还有机会领略夏威夷波利尼西亚传统文化,包括imu仪式,草裙舞课,讲夏威夷故事,制作花环课,皇家宫廷仪仗,沙滩拉网大会,以及其他一些活动。夜晚降临,头顶星光璀璨,舞台上姑娘们身姿曼妙,伴着阵阵轻柔的海风,这样的夜太迷人。


Luau地点在海边,歌舞饕餮前一场美丽的日落

    很难相信居然有如此一个闹中取静的圣地,Byodo-In神社又称平等院,是仿造日本950多年历史的建筑之宝,位于京都的Byodo-In神社所建。为了纪念日本人来到夏威夷100周年而建成于1968年,院外的人工湖里养满了鲤鱼,还有几只黑天鹅与孔雀相伴。

佛书,佳客,山水游

    
   如果喜爱浮潜,一定要去恐龙湾。这里有着大量的珊瑚礁,据说站在水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鱼类。这里太受欢迎,不到八点停车场就满了。

    钻石山是座死火山,这个离城区开车只要十多分钟的州立公园,形成于30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如今残留的圆形火山口成了州政府檀香山(Honolulu)的地标。有一条0.8迈的徒步路线直通火山口顶峰,上面的观望台是俯瞰整个城区的绝佳地点。




    很容易发现这里的司机、公务人员和商务人士都爱穿一种短袖带领子的衬衫,上面印着花花绿绿充满热带风情的图案,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夏威夷衫。如今,这已经成为热带地区上班族的标准装束。许是热带人民热情好客,这位公交大叔跟每位乘客都打招呼,还告诫上学的小朋友要好好听讲,跟乘车的流浪汉也聊了许久,真是一位有爱的大叔。

    也许这就是夏威夷。有人喜其阳光椰林,有人爱其沙滩风浪,有人乐其海岛文化,有人好其热情自由。天南海北的旅客出没于街头巷尾,当地居民生活喜乐如常。

                                                 Aloha, Hawaii (手势为沙卡shaka,意为放轻松)

旅行小贴士:
1. 夏威夷与美国本土有三个小时时差,因为紧挨着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全世界最晚结束一天的地方。
2. 为了维护独立的生态环境,不允许携带水果进入夏威夷。同样,夏威夷的水果也不让出海关,我们就被没收了两根香蕉、一半木瓜。
3. 欧胡岛不大,乘坐公交可以到达大部分旅游景点。每人2.5刀,可以在两小时内两次转乘。需要自备零钱,如果有大件的行李公交司机可能拒载。如果自驾,这里旅馆的停车费很贵,有些地区停车位不容易找。
4. 如果懂日语,这里有专门的旅行大巴。酒店里也大多有旅行社柜台,可以选择喜欢的景点半自助旅行,旅行大巴会负责接送。

Monday, September 15, 2014

感受死亡谷的七月流火


    七月的死亡谷,天蓝的透彻晴朗,偶尔的几朵白云懒洋洋挂在半空。这里是北美最低、最干旱的地区,地表温度轻松直达华氏三位数。一眼望去,稀疏低矮的灌木丛昭示着荒漠里顽强的生命力。行驶在园区,可以看见路面上升腾着的热气。虽然车内空调已经调至低温,还是觉得提不起劲头。太阳直剌剌晒过来,防晒霜SPF已经达到50,还是觉得不够用。兜兜转转到一个景点,因为太热,火速按了几次快门又一致钻进车厢。真正做到了“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旅行团节奏。




    亿万年前,这里也曾是烟波浩渺,水流潺潺;但因为气温过高,长期的蒸发作用终于让最后一滴水珠消失于空气中,踪影全无。可不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不同于江南热天的湿热,这里的高温热的纯粹而炽烈,打开车门,一股热浪从头到脚把你裹住,炙热干燥的空气呼啦一下就会抽走你体中的水分。仿佛只要多呆一阵,就可以变成现实版的木乃伊。失水是如此明显,只能不停灌水好保持体液平衡。

约为43摄氏度


    公园内的景点介绍处简直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酷暑中的一片清凉。气温从非洲荒漠一下转换到了亚热带,让人忍不住多做停留。1913年七月十号,谷内温度高达华氏134度(摄氏57度),这不仅是谷内历史最高温,这也是地球上最高气温观测记录,想想就感觉头顶会冒出一缕轻烟啊。




    据目前地质学上的共识,在更新世中期这一带曾有内陆湖,称为曼利湖(Lake Manly)。之后由于渐成沙漠,水份因而蒸发,留下丰富的蒸发盐类,如常见的钠盐和硼砂。加上风和雨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这令人望而生畏的盐滩地貌奇观。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如果仔细听,可以听见结晶胀缩的金属音。但走在这里要千万小心,很可能不经意间就被岩石尖锐的棱角划了个口子。其实说起来是死亡谷,在整个加州淘金潮期间,穿越死亡谷的淘金者中,只有一名死者的记录。大概因为这个名字十足的警示作用起了效果。



    这么热的天,我们是避之不及,谁知这两位老兄居然开敞篷车来兜风。他们还特别炫耀地停在我们旁边,不停像变形金刚一样伸缩他们的敞篷。我在想这两位真是生活热情非同寻常啊。



                         恶水盆地为海平面下86米,是北美最低点。远远高处的海平面。

    这里岩石形状一般,唯独色彩比较丰富,不知是不是因为不同矿物质的沉积。早期的印第安人部落“提笔沙”居住于此,"提笔沙”的意思是红赭色岩画,颜料正是来自山谷中的赭色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