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8, 2014

漫步圣达菲

       没来圣达菲之前,朋友就预言,你会喜欢上这个城市。带着几许期待、几分好奇,走进这个新墨西哥州的首府。来得稍早,天已透亮,老城却未完全苏醒,街上也没多少行人;正适合用随意舒展的姿势走街串巷,以一种外来者的身份,打量另一方生存天地,发掘这个城市的美好。

沐浴着晨光的街牌




   1607年,西班牙人在这里建立了圣达菲,从此以后,这个城市就沾染上了浓郁的佛拉明戈风情。不同于别处钢筋水泥带来的锋利和刚硬,这里清一色的土坯,浑厚与圆润随之相伴。为了保持这种建筑特色,半个世纪前,州政府发布了一道法令,规定市内所有新建筑必须表现出西班牙村庄风格,因此许多钢筋水泥建筑后来都添加了瓦的屋顶和泥草墙。虽然比不上巴萨罗那的光怪陆离,但类似高迪建筑的曲线和色彩的大胆运用仍给城市带来几分浪漫与艳丽。


博物馆外挂着列侬与小野洋子的经典合照,应该是有相关展览

棕黄色的墙头爬满了绿的油亮的常春藤,间或挂着一串串鲜红或斑斓的辣椒,再点缀着色彩明快的鲜花若干,真是赏心悦目。









街道旁的雕塑

别看它其貌不扬,据说住宿很贵

市政厅前的草坪

   圣达菲(Santa Fe)的名字来源于西班牙语,意为“神圣的信仰”,市中心就有一座著名的圣法兰西教堂。与周围的西班牙建筑不同,这座罗马复兴风格的教堂带着法国浪漫主义色彩。因为1860年印第安人暴动,旧的教堂被损毁,在原址修建了新教堂。教堂建于1869到1886年,室内的彩绘玻璃当时是从法国搬运而来,也算是大费周章。









临近墨西哥,难怪圣母玛利亚也入乡随俗,穿上了墨西哥传统服装,静静地矗立街头,注视着往来的游人。
与教堂不远,风格各异的手工品店、酒店和美术馆陈列在街道两旁,吸引着人驻足流连。





Tuesday, August 26, 2014

游园惊梦










原来是姹紫嫣红
氤氲朦胧
谁说逢秋悲寂寥
分明是良辰美景
秋日胜春朝










大丽菊,别名大理花、天竺牡丹、东洋菊,原产墨西哥,因其大方富丽,被墨西哥尊为国花。

Sunday, August 24, 2014

风情芝加哥

       夏日的芝加哥,干净整洁。作为美国第三大都会区,相比于纽约的人潮汹涌和洛杉矶的负面消息不断,芝加哥显然更与我脾气相投。


    
    与纽约的中央公园紧靠大都会博物馆相似,芝加哥很多景点也都集中在市区。开车辗转于景点之间显然并不明智,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很不容易找到停车位,幸好有自行车租赁系统为我们解决了难题。24小时7刀,无限次租借,每次使用30分钟,随后在任意地点归还,下载手机app可以告诉你城区所有的借还地点。同伴称芝加哥的租单车系统借鉴了纽约的成功经验,尽管我们在租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便,但可以摆脱传统的四轮工具和解放双脚,我对这个城市还是心生了不少好感。我们把车停在了公共停车场,开始了单车游城。骑着单车穿行在市区的街道,看着身边鳞次栉比的高楼,脸上拂过密歇根湖吹来的阵阵凉风,感受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

自然博物馆


    芝加哥的建筑摩登时尚,隶属现代建筑的“芝加哥学派”。20世纪上半页,虽然新的建筑不断涌现,建筑风格还是以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为主导,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在芝加哥建立了根据地。为什么是芝加哥?因为在这场变革的早期,1872年一场大火几乎销毁了芝加哥的旧建筑,正好推陈出新。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奠定了现代化摩登大楼的基本样貌。



   看到芝加哥的天际线和不远处的密歇根湖,总联想起The Hunger Games里与世隔绝的芝加哥,和那条漫长冷酷的藩篱。


   千禧公园在芝加哥的市中心,建成于2004年7月,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完成。其中露天音乐厅 (Jay Pritzker Music Pavilion)、云门 (Cloud Gate) 和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是这里最具代表的三大后现代建筑。

截至官网http://www.cityofchicago.org/city/en/depts/dca/supp_info/millennium_park_imagegallery.html

  皇冠喷泉由西班牙艺术家詹米.皮兰萨(Jaume Plensa)设计,是两座相对而建、由计算机控制15米高的显示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1000个市民的脸孔。据说对着他笑,感受到足够多的关注度,原本严肃的脸孔就会变成一张笑脸,口中会喷出水柱。正值盛夏,孩子们在这里尽情戏水,游客也盯着屏幕看,期待那些笑脸绽放,喷出水柱带来凉意。
    
    云门是由英国艺术家安易斯设计,整个雕塑由不锈钢拼贴而成,外型宛如一颗巨大的豆子,因此昵称“大豆子”。由于表面材质为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整个雕塑又像一面球形的镜子,尤如一个巨大哈哈镜,是个绝佳的自拍场地。



    来到芝加哥,一定要登上Wills Tower Skydeck,俗称“玻璃屋”。103层,离地412公尺的大厦,有三个突出空中的玻璃甲板,可以站在那里,享受把世界踩在脚下的雄伟壮志。早些天还有报道说玻璃屋出现裂缝,但完全没有打消游客的热情,排队拍个到此一游照还是要有耐心。这里的夜景很美,可以俯瞰芝加哥城的灯火通明,可惜我们没赶上,拍个白天的弥补下遗憾。

    另一处很有意思的体验是在约翰汉考克大厦 (John Hancock Building),在94层楼的观景台,站在特定的地点,会以缓慢速度向外倾斜30度角,让我们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观看芝加哥美景。听起来可能有点害怕,但因为速度很慢,而且只有30度倾斜,完全没有挑战性,什么时候哪座摩天高楼再来刺激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