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9, 2008

一个冬天的故事

故事在冬天开始,又在冬天结束。
相同的场景,相同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主人翁的心情。
当去年12月来这里报道的时候,我还是满怀着憧憬与希望的。可是有些难以预料地选择了另一条路,于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名不称职的实习生。虽然总以各种理由逃脱临床的动手机会,但屈指可数的实习科室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回忆:记得唯一的一次夜班跟心内的老师彻夜长谈,谈人生,谈理想,至今难忘;记得血液的那位少校军衔的老主任,给我提过的严厉批评和中肯建议让我受益无穷;还有肾内那位医生,白大褂总是敞开还戴着尾戒,一幅桀骜不驯的模样是我见过最不像医生的医生……
刚来时对宿舍条件失望至极,抱怨房子太小;没有网络,甚至没有固话;洗手间还要去楼下;食堂太远……但是住长了也渐渐发现它的好,医院象个疗养院,常绿乔木包围下满眼的绿色不论季节滋养着眼睛;环境静谧,纷乱的心情总是可以得到沉淀;楼下永远有热水供应,冬天可以随时取暖。宿舍里的常驻居民虽然不多,但大家相处总那么融洽,记忆里欢声笑语,温情融融。去年冬天我们窝在小屋里下面条,煮火锅;夏天的时候与楼下的男生在一块纳凉侃大山,所有点滴的回忆我都会珍藏在心底。
又是收拾了几个大包,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百感交集。
别了,我的实习岁月~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云南&西藏,not mine

昨天发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滇藏星空》,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书里勾画的云南、西藏风情勾起了我无限的向往,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极具诱惑力地吸引着我去追随作者的脚步。无奈囊中羞涩,加上天气寒冷,保命要紧,这个季节还是在书里神游吧。
不同于以往的游记或摄影集,这本书更象是本游记,以日记为本体记载了作者60天的情感与足迹。书里描写了很多有意思的背包族,还有都市生活下的人们,更有趣的是作者的两段旅途爱情,真实而且具体,让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真性情男子。
云南丽江早已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据说外国人比中国人多,酒吧、书馆、饭店还有各式各样的旅客构成了那里独特的风景线,我刚蜜月旅行的师姐也说那里会让你玩物丧志。书里说:这个地方很毒,呆久了让人心无斗志,只想小桥流水的买一片院子在这里轻歌曼舞了此余生。走过一家家旅馆客栈,你会看到很多大侠倒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比这古城春日的阳光慵懒。下午太阳转了个边他们也会站起来挪动一下躺椅,以便继续享用午后的阳光。待到夜晚酒吧的红灯开始摇曳,躺椅上的大侠们才开始纷纷起身活动。那时候如果你一个人行进在青石板街上和红灯笼酒吧里就好像额头上书四个大字:我是单身。古城,笙歌,篝火,红酒,美女,这里的夜晚灿烂辉煌……
一个地方如果弥漫着这样的情怀,想不发生爱情都难,况且背包客大抵都有点“小心思”吧。我常幻想自己有天也可以背个大包,行走在某个街头,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可惜一直未能成行。云南也很想去,想去看看那个著名的一米阳光酒吧,看看那些纳西族大妈,然后邂逅某段爱情(O(∩_∩)O哈哈~,这个就放在心里好了)
去西藏的旅行在我看来就是探险,路况差,天气恶劣,气候寒冷还有高原反应,不过他竟然还是看到了喜马拉雅,花了14天去了阿里,在天地茫茫间感受着孤独,冒着被冻僵的危险守着三脚架拍摄了很美的夜空,很佩服他。同学间也有同学暑假去了趟西藏,不过是旅行社包办的罐头旅行,在我看来没多大意义。除了收获N件随处可见的藏饰加抹杀了N多菲林外那种体悟没法跟这个相比,旅行还是要自己DIY。
大概是初中的时候看过西藏游记,当时写了一篇读后感,类似散文吧,还得到表扬。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对西藏顶礼膜拜,冈仁波齐、藏羚羊、转经还有宗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灵魂也可以得到净化吧。本来策划大学毕业来疯狂地飚一下,跟好友去西藏玩,看来计划只能无限期推迟。这个梦,不晓得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呢?
很喜欢书里最后一句话:人生就是旅行,生命一息尚存,旅途永无终点。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永远的“天涯歌女”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躲在会议室把早上刚借的《周璇日记》翻完了。一代歌后、影后,终归香消音陨,不知是该感叹红颜薄命还是感慨那个时代~
书里提到的周璇参演的影片几乎没有看过,那些父辈们耳熟能详甚至可以哼唱的歌曲我也没有耳闻,不过经过当代或红或过时的歌星不断翻唱,总算还有一点印象,没有完全陌生。不过那个时代老上海、大上海的灯光旖旎、纸醉金迷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个这个时代可以复制?
大抵艺术家都是多情种,让我意外的这位从12岁踏入演艺圈的早熟少女对于爱情竟然那么严肃,以她红的速度与程度加上年龄之轻,确实难得可贵。不爱社交,不爱奢华,不爱排场,不爱虚荣,闲暇之时竟然爱看书,出污泥而不染,让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子。可惜一生中仅有的几段爱情却都是以悲剧收尾,大概是天妒红颜,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吧。
那个上海滩,那个文艺圈总是那么人才济济,一眼扫过总能发现许多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名字,聂耳、田汉,贺绿汀、陈歌辛……那个时候文化真是繁荣,那么多有才华的人投入到音乐和艺术的队伍,难怪诞生了那么多有价值的作品。想到妹妹现在还在拉《四季歌》练小提琴呢,不象现在的歌词不是情啊就是爱啊,曲子要不就直接重复要不搞得不伦不类。专辑每年出得倒是很多,好听得倒没几首~
可惜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多想坐次时光机去霞飞路上亲耳听听金嗓子周璇那动听的演唱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