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19

Being negative

1. 几个月前,老妈说想吃西洋参补补身体,我当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在湾区没找到合适的店,还特意跑去南加的老字号(算是圣诞假期回程途中吧)。纠结了半天,选中价位比较适中的四年参,还仔细问了店员可不可以寄回国,如何食用更有效之类。用USPS最保险的Priority邮寄,结果到了中国海关被扣了!据说因为西洋参是濒危物种,禁止入境,我也不是很懂这个逻辑,明明在美国是大规模养殖的呀。我没留老妈电话,国内海关部门电话也打不通,又正值春节假期,想着寄回来估计遥遥无期,总之四百块的东西就这样打水漂了。

2. 前几天收到IRS的信,信上说我2017年的税表有误,还罚了我近两千多的款。天知道当时跟前雇主的官司打得旷日持久,收到款项的时候他们压根没给我寄任何税表,谁知道还要交税。交税不完,还有这么重的罚金,真是苛政猛于虎也~~~跟IRS打交道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今天打了三次电话,一次等了一个半小时等到Merge电话时掉线;一次等了一个小时,压根没等到接线员就掉了;最后一次又是一个小时,总算跟人说上话,但是答复毫无帮助。问他们处理一般的案件大概多久,答复是,因为政府关门谁也说不准,会按顺序来处理。真想咆哮,我们给你们交税,你们就这么办事的?!

3. 几天前在停车场,停车的时候不小心蹭到旁边的车。唉,本来以为自己是个老司机,还是在停车场露怯。下车一看,旁边奥迪的车上有着几十厘米的印子,几千块又没了。又是懊恼又是后悔,干嘛非往里面挤,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Sunday, January 20, 2019

向死而生


合上这本小书,感觉手捧千钧。一位癌症患者最后的时光,一段生死求索的记录,一份温情与爱的见证,都被作者真诚详实地记录了下来。

  作者Paul Kalanithi是位十足的学霸,看看他金光闪闪的履历:
·      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人体生物学双学士
·      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医药哲学研究硕士
·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
·      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
·      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住院医生

36岁的他本该是前途一片光明,却被诊断出了肺癌四期,人生一度失控、急转直下。受过严谨医学训练的Paul马上联系医疗团队,开始抗癌治疗。他的疗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靶向治疗,相当有效,甚至一度癌细胞完全清除。他也得以重返手术台,恢复自己的医生身份。中期化疗,这个阶段效果不明显,副作用也很大。后期非常规治疗(试验药物),可惜也收效甚微。在最后阶段,Paul决定要撤除呼吸辅助设备,选择live with grace. 2015Paul离开人世,不过37岁。

Paul 被诊断出癌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停地在病人和医生的身份间转换,他开始理解疼痛,理解复健的艰辛,理解病患对于知晓治愈率的执着。他也开始从各个管道寻求生与死的意义。病痛颠覆了Paul的认知,也增添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在行医的过程中与生死擦肩,很容易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唯有真正与死神狭路相逢,才能明白我们自身的渺小和能力的有限。我们惯用理性的思维去寻找证据,试图理解生活、掌控人生,可终是徒劳。Paul逐渐意识到一定有个更全知的存在。“In the end, it cannot be doubted that each of us can see only a part of the picture. The doctor sees one, the patient another, the engineer a third, the economist a fourth, the pearl diver a fifth, the alcoholic a sixth, the cable guy a seventh, the sheep farmer an eighth, the Indian beggar a ninth, the pastor a tenth. Human knowledge is never contained in one person. It grows from the relationships we created between each other and the world, and still it is never complete. And Truth comes somewhere above all of them.”

东方文化一向讳疾忌医更遑论死亡这个话题,可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结局。Paul虽长在一个基督家庭,却曾远离宗教,追寻科学和真理。在生命的最后,他回归到了主的家庭。因为科学无法解释生命最核心的那部分,希望、恐惧、爱恨、嫉妒……人类复杂深沉却又脆如蝉翼的情感,人类的心。宗教给了我们安慰,指示我们从哪里来,会往哪里去;也给了我们希望,在生的时刻有力量和勇气面对这个尘世。”Yet I returned to the central values of Christianity — sacrifice, redemption, forgiveness — because I found them so compelling. There is a tension in the Bible between justice and mercy, between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says you can never be good enough: goodness is the thing, and you can never live up to it. The main message of Jesus, I believed, is that mercy trumps justice exert time.”
书中另一个感动的地方是Paul的父母和妻子都是基督徒,他们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起去教堂,一起用爱陪伴彼此,也因此让Paul的最后时光有了一抹暖色。感谢Paul在与死神面对面的时刻,有勇气分享他的所思所感,更感谢神在他人生的最后给了他内心的平安。想起周五我们查经提到的生命泉水,书中也提到这段,算是个美妙的巧合。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to her, “everyone who drinks this water will be thirsty again; but whoever drinks the water I shall give will never thirst; the water I shall give will become in him a spring of water welling up to eternal life.” The woman said to him, “Sir, give me this water, so that I may not be thirsty or have to keep coming here to draw water.”



Monday, November 13, 2017

该如何吐槽你,我的十一月?

        朋友圈偶尔的快闪和Instagram一周一次的配图说话让我基本告别了写字更博的习惯,于是恍惚间距离上次更新便过去了八个月。这期间,换工作、结婚、搬家,居然都没有让我有留下文字的冲动;只能说随着年岁渐长,人又更懒了一些。

        是不是过了三十岁,日子就过得贼快?平淡如水的日子乏善可陈,倒是生活的低谷让人有不吐不快的冲动。如果2017年甚至我的前半生有个走势曲线,那最近的半个多月绝对是这条曲线上的最低点。

         15年情人节时,当时还是男友的三胖送了我一只豚鼠,肥肥胖胖,唤作阿尔法。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养宠物,阿尔法跟我从Oregon辗转到California, 从租住的房间到新家,我们互相陪伴了近三年。搬到新家后,因为条件限制,只能将它放在车库。不知是不是天气变冷还是它生病,吃的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无精打采。直到最后几天,连它最爱的胡萝卜都懒得问津。那晚回家,我碰碰它,身体已经凉了。扪心而论,我不是个称职的主人,平时没帮它洗澡,也没怎么跟它玩,它每日在阴暗密闭的车库打发独处时光,想想也是残忍凄凉。在不换房之前,估计再也不会养宠物了。

         阿尔法走了,没想到家里却来了一批“不速之客”。某日无意间发现卧房地毯上有些黑黑的固体,自以为是蜡烛烧过的灯芯,跟三胖一讨论才发现可能是某种动物的粪便。有限的动物学常识让我们无法判断是蟑螂还是老鼠,也不清楚到底有几只,只好找来灭虫专家。专家一番侦察,判断是一两只老鼠惹的祸,以芒果干为饵,布下了老鼠夹、老鼠贴若干。晚上回家看见一只黑老鼠在老鼠贴上挣扎,另一张贴纸上则粘了两只蟑螂。加上时不时看见的蜘蛛和飞蛾,家里简直可以开动物园了😓。(早上又夹到一只老鼠)

        两周前老妈被诊断出舌根部鳞状细胞癌,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一刹那觉得难以置信。老妈一向生龙活虎,平时连医院都不去,怎么去了趟医院就得了癌症?后来仔细想想,其实也有迹可循,几年前她嗓子就有些不舒服,常常需要自备纸巾应付吐痰。做了几次常规体检以为是炎症,草草吃了些消炎药症状也不见好转。直到她嗓子内长了东西影响吞咽,才迫使她去大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一开始以为是息肉,很快就定了手术时间。手术途中就发现不是普通的息肉,送去病理检查才发现是鳞状细胞癌。确诊了之后,很快开始了第一个疗程的化疗。每天七八瓶吊水,接受一波一波人的探望。我们经历了刚得到消息的震惊、悲伤、痛苦、担忧,接受病情的平静,每天聊天互相鼓励打气,到化疗结束后看到她虚弱身体的心疼和无奈……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视频里老妈跟过去还是一样中气十足,担忧的是她说哪里不舒服。疾病把我们的关系拉得更近了,也让我更懂得感恩珍惜。很庆幸我是一位基督徒,有万能关爱的上帝主宰着这一切。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晚上教会小组结束,本以为回家可以洗澡休息,没想到家里的马桶水管居然毫无预兆的破了,三胖收拾了两个多小时的残局。工具有限,为了防止再漏,只好把屋子的总阀门给关了。无水可用的我们无奈地带着洗漱用品去三胖公司凑合一下,等到了地方,才发现没有肥皂没有毛巾没有拖鞋,只好原路返回。天飘着小雨,我们大包小包跟逃难一般,精疲力竭。三胖很快联系了保险公司,他们拖来三个巨型吹风机24小时不间断地干燥烘干,突然觉得我们的卧室好像《太子妃》拍片现场,需要这些鼓风机制造出某种仙气。这样的噪音下,我居然每天都沾床就睡,真够佩服自己的适应力。

        感恩节就快到了,家里不知还有没有老鼠蟑螂,看着杂乱的房间,不知未来的两周我们能不能把屋子收拾干净。唉,要是有个什么家政专家指导一下就好了😔。
       

Sunday, March 5, 2017

六分之一的絮叨

       一晃三月,2017年已经过完六分之一,生活中又来来往往了许多人和事。在享受了三个月“饭来张手”的米虫生活后,老妈上个月中旬回国了。当天,又送走了三胖和他爸去享受漫长悠闲的假期。突然间,变成了我一人,还来不及感受孤独,就被伤风击倒。不知道是因为春寒料峭还是病毒肆虐,小小的办公室四人帮一个个轮流中招(除了那位印度太太)。本以为相当注意保暖的我应该能挺住考验,断断续续的咳嗽几日后彻底被击垮。后来咳得半夜睡不着,一咳嗽牵动肺叶,眼泪便止不住。吃了好几盒国内的止咳药、感冒药,病情却越来越重。后来实在无法,去超市买了两种这边的止咳糖浆,也不知是不是药到病除,还是免疫系统这么长时间终于发挥了作用,渐渐便好了。前前后后,拖了三周多,是好几年间不曾有过的。

       我的第一辆车陪伴我六年多,第一次开车,不太清楚车的体积,停车的时候难免磕磕碰碰,于是经年累月,那辆凯美瑞便伤痕累累。车灯不知什么时候坏了两个,车轱辘盖掉了一个,前胎磨得不像样,总之是看起来有多惨就多惨。因为每天上班要开半小时的高速,出于安全考虑,在三胖的建议下,我很痛快地换了一辆最新款的凯美瑞。买车期间三胖展现出的惊人谈判技艺令我叹服。有了新车,旧车就要处理。买车痛快卖车就没那么轻松。把车放在craigslist倒是收到不少咨询,可每次的卖主都会挑三拣四。犹如自己的孩子,自己可以说不好,容不得旁人说不是。就算外观确实差点,我们的要价也很良心啊。那些买主个个狮子大开口,给的offer让我招架不住。再加上,老妈回国后不放心我一个人交易,车至今还停在家对面,等着未来的买家。这等需要动嘴皮子的事,还是留着让三胖发挥吧。

       之前第一份工作欠薪的事官司还在进行,好巧不巧的是目前的工作我又碰到了相似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概率,这种事情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公司是中国人投资,按照合同,他们应该每个月给我们打一笔钱,新年后就一直没有收到款项,我们的工资也因此一直没发。老板会上咨询我,是不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我想说,就是在中国,如果你一个月没发工资,农民工也会上诉。没有资金是没法做研究的,就算我们不要工资,也要买耗材啊。再加上实验结果在我看来相当不理想,我只能开始给自己找后路。目前有了几个面试,希望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逃离泥潭。

       工作任务不重,闲暇时间就多了很多。看了几本书,看了不少电影,迷上了袁阔成的评书。计划找工作期间多看书,画一两副画,帮朋友的儿童书翻译成中文。希望这样闲散的日子早日结束,工作赚钱才是正经事啊。

Sunday, January 1, 2017

再见2016,你好2017

2016年元旦在Napa


一月公路旅行(亚特兰大--查尔斯顿--石头城--萨瓦娜)







2月Napa庆祝情人节


3月Big basin redwoods州立公园



4月索罗玛酒庄


5月Alum Rock公园远足


5月摘樱桃

6月摘桃子


7月Tahoe游湖--Las Vegas




8月米其林二星餐厅庆祝白猫生日



9月庆祝我的生日



10月庆祝万圣节





11月三番


12月赫氏古堡






Tuesday, September 27, 2016

而立之年

        真难想象,要跟二字头告别,开始迈三张的新人生。几年前,三十岁还影影绰绰的模糊在远处,如今突然贴近跟前,确实有点猝不及防。

        都说25岁是女性的分水岭,25岁前不用抹高档护肤品,不用穿高档洋装,只四个字就可以走遍天下,正所谓“青春无敌”。一旦迈过25岁,好像就该做保养,该培养气质,该考虑婚嫁…25岁当下没体验到的人生拐点,如今渐渐感受到了。

       二字打头的时候,不论2+的后面是0-9中的哪个,行为处事都好像有个庇护伞,反正年轻。迈入三十大槛,这个借口就不好用了,连自欺欺人都失了效。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训示“三十而立”,洗脑了这么些年,暗下决心,是该有些成稳成熟的样子了。

        虽说这些年对于女性年龄已不再那么敏感,娱乐圈的林心如、舒淇相继四十岁才出嫁。但凡夫俗子如我,还是蛮在意自己的年龄跨界。说立业吧,虽有份工作,吃饱喝足之余有点存款,但没啥成就感。说成家吧,有个稳定的男友但还不知婚期。说生活吧,不咸不淡地认识了几个熟人,既没啥社交圈,也没发展什么兴趣爱好。每每想及此,脑海中都出现一个恨铁不成钢的小人“这些年,你到底在干了啥?”

       生日前随着日子的临近有些忧虑,真到了生日后日子又回归正常。因为生日当天有课,今年的生日在一家西式火锅店提前一天庆祝。尝了一盘以字母表顺序排列的肉类组合,开了一瓶白葡萄酒,以店家菜单内包括的甜点当作生日蛋糕。在微信和FB上收获了亲朋好友的生日祝福,还是蛮开心的。


       生活没什么不同,跟二十岁告别,开始享受女人三十吧。

       

Thursday, July 28, 2016

沙漠的盛宴

        第三次造访Las Vegas,心里其实没啥期待。这里的白天稀松平常,一到黑夜处处笙歌、纸醉金迷。自诩文艺青年的我很是有点瞧不上这个城市,反正是家庭旅行,重在参与。




        来的时候机长是个年轻小伙,因为对滑行距离估计不足,第一次降落时,已经接近地面的我们又被拉高到了半空,接着飞了好大一圈才成功着陆。一进机场,五花八门的赌博机一字排开,列队欢迎。走出机场,四十多度的沙漠热风将我们迅速包围,习惯了北加清凉一夏的我们顿时有种步入三温暖的酸爽感。

        我对赌博毫无兴致,也没钱扫货,品尝各种美食就是我在拉斯维加斯的主要活动。在机场等来从南加赶来的James二哥二嫂,我们马不停蹄开始了盛宴的第一餐:日本烧烤店。这家貌似比较正宗,菜单都有日文呢。


       第二天,James的同事推荐了一家oyster bar。店虽小,名气在外。我们足足排了两个小时才吃上饭,不过也算不辜负我们的期待。




        又被推荐了一家buffet,中餐39,晚餐58。为了省点钱,我们好不容易掐着点挤入了中餐的队伍。什么叫饕餮,什么叫眼花缭乱, 此刻我才明白吃自助“走着进来,扶着出去”的真谛。真是可惜自己没长两个胃,想要狂扫美食心有余而力不足哇。

          我们也会自己在yelp上好吃的馆子,某天的晚餐就是网络搜索的结果。鲜嫩的牛排,入味的鸡肉,还有肥美的三文鱼,搭配街对面的喷泉表演,完美。

           除了吃,我们也去逛了一下Mead lake,可是阳光太刺眼,温度太灼热。看了几眼仙人掌我们又躲进了车里。


         之前来拉斯维加斯,一直都是闲逛。这回终于在MGM看了一场秀。一进入剧场,灯光一灭,冷气一吹,我的睡意就幽幽袭来。想到我花了几十大洋买的门票,硬生生克制住困意,睁大眼睛欣赏台上的表演。看到一半,头脑总算清醒,也慢慢进入故事。这有点类似国内的杂技表演,演员肢体灵活,很多动作都让人为他们的安危捏了一把汗。我最佩服的是他们的舞台设计,可以三维旋转的舞台给表演增加了很多可看性,加上灯光投射和道具的运用,给表演增色不少。

        最后一天回程,周二晚的飞机竟然overbook,如果主动放弃机票可以换回价值500刀的飞行额度。James和他妈妈马上表态放弃,大势所趋我也只好临时跟老板请假,在LV又多呆了一晚。航空公司为我们安排了住宿和早晚餐,不过这次的饭菜质量就远不及前两日我们自己的选择,好在不要钱也懒得计较。

        把照片分享在朋友圈,老妈看到痛心疾首:怎么都是肉,你们少吃点,又胖了。。。好,下定决心,吃完就减!!